搜索

孩子胖嘟嘟才是养得好?央视辟谣:“少年胖”很危险!

为了让宝宝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这是大多数父母的最深切的愿望,也是很多宝爸宝妈奋斗的目标,他们为宝宝付出了所有努力,都认为是值得的。为了从各方面关注宝宝的健康,你需要了解《孩子胖嘟嘟才是养得好?央视辟谣:“少年胖”很危险!》。

小区遛弯的时候,常常能遇到一些胖乎乎的小朋友。

有时旁边还有大人围着闲聊“取经”:“你家孩子养得真好,平时都吃什么啊?几点睡?你看我家的,瘦得跟猴似的!”

每当听到这种言论的时候,都忍不住疑惑:孩子胖嘟嘟的就是养得好吗?

“少年胖”,很危险

今天央视官方推送了一则这样的消息:

文章里提到,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正在“爆表”。

那么,“少年胖”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①损害身体健康

千万不要以为儿童肥胖只是小事,事实上,儿童肥胖症是一种医学上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它会增加儿童高血压、高血脂、2型糖尿病、脂肪肝等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而且这种风险会一直延续到成年。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肥胖儿童中,约30%发生高血压、66%高血糖和糖尿病、30%-43%血脂异常、13%肝功能异常、16%-26%脂肪肝。因此千万不要对肥胖掉以轻心,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接受治疗。

另外,肥胖儿童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记忆力平均水平也比不上正常体重的孩子,不易融进集体生活,对他们的成长十分不利。

②导致提前发育

我们都知道,肥胖是由于脂肪量较高,而脂肪细胞会产生雌二醇,因此肥胖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雌二醇的增加,从而刺激骨骼提前发育,使得骨龄超前,提前闭合,影响孩子身高。

不仅如此,肥胖也会导致儿童性腺轴提前启动,从而影响青春期的激素水平,让孩子提前进入性发育阶段。对于女孩来说,这也会增加初潮后月经紊乱以及成年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风险。

③缺乏微量营养素

大多数肥胖儿童都是多吃少动导致的,这也直接证明了他们户外运动时间少。而我们知道,晒太阳对人体有很多好处,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可以帮助合成维生素D,从而辅助人体吸收钙质。

因此,与我们一般的认知不同,肥胖儿童虽然能量过剩,但其实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营养不良”——他们体内的维生素D和钙质等微量营养素缺乏较为严重。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属于“少年胖”

一般来说,肥胖主要是通过BMI指数来判断的。首先测量出孩子的体重、身高,然后用体重(kg)/身高的平方(m²),得出孩子的BMI数值,按下面这张表格就可以很快判断出孩子的体格水平了。

我们来举个例子,一个8岁的男孩,身高一米四,体重40kg,也就是80斤,那么可以算出他的BMI值是20.4,根据表格,属于肥胖。

那么他需要减到多少斤才算是正常范围内呢?根据表格,8岁男孩的正常范围是14.1~18.0,也就是说对于一个一米四的男孩来说,正常体重范围应该是27.636~35.28kg,在这个范围以内都是正常的标准体重。

大家根据这张表格就可以快速判断出孩子的情况啦!

“少年胖”该怎么办

如果孩子已经属于超重/肥胖了,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做到“管住嘴”。控制孩子摄入高油、高糖、高盐的食物,做到少吃、不吃。鼓励孩子喝白开水,代替饮料的摄入;鼓励孩子吃水果、蔬菜,代替油炸食物、零食。

让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不可放纵孩子。

其次,还应该“迈开腿”。增加孩子户外运动的时间,可以先从散步这种较为轻松的形式开始,循序渐进,帮助孩子放下手机,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如今正值暑假,相信不少孩子都躺在家里吹空调吃西瓜。家长可不能放松警惕,让孩子在暑假里长成小胖墩呀~

希望大家都能度过一个充实又健康的暑假!

相关知识

孩子肥胖原来是被生活“逼”的?!


宝宝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如何培养宝宝健康的心理?如何在他们成长中,矫正他们的一些不好习惯?这些问题都让各位宝宝爸妈们深深关注。为了让宝宝健康成长,您需要了解很多相关知识。推荐您阅读《孩子肥胖原来是被生活“逼”的?!》。

据有关医学机构近年来接接诊胖儿童病症的数据显示,青少年肥胖已经日渐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一种疾病。是什么导致了孩子的肥胖呢?有专家表示,孩子肥胖其实是被生活“逼”的。

孩子进食没有节制

现代家庭生活水平都很好,家里的食品也很多,孩子每天都吃个不停:坐在电视机前也吃,躺在沙发上也吃,吃饭的时间到了,孩子又要吃。可以说,很多孩子花大把的时间吃东西,而没有节制地进食是导致孩子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

孩子吃了不活动

现代家庭大多都生活在城市当中,孩子活动的空间比较少,加上家长们总是过度担心,怕孩子出现安全问题,也就不允许孩子单独外出玩耍。孩子不是吃,就是坐在家里看电视就玩游戏,很少活动,也是导致孩子长胖的重要原因。孩子吃过饭之后应该适当地走一走,既有助于孩子的消化,又对孩子的肠胃健康大有帮助,还不会导致孩子长胖。家长们要有这样的健康意识,就算不能到户外散步,也要让孩子在家里帮忙做点小家务,也就能起到了良好的运动作用。

孩子睡前吃宵夜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长身体营养不足,就在孩子睡前加一餐,或是孩子睡了一两个小时之后,九十点再吃一餐,以为这是对孩子好,却不知道这是害了孩子,既给孩子肠胃增加压力,又不利于孩子的消化系统循环,还会导致孩子的身体器官压力重重。明明晚上是器官休息的时间却还要加班加点“工作”,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不好,还会导致孩子肥胖,诱发儿童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

饮食不规律,想吃就吃

有些家庭从来没有按三餐进食的原则来规范孩子的饮食习惯,而是想吃了就吃,饮食很不规律。孩子上一餐还没有消化好呢,下一餐又来了,孩子能不发胖吗?家长们要严格按一日三餐的要求来,如果孩子真的很饿,可以适当在下午茶时间让孩子吃点小点心。

【育网辟谣】儿童手表辐射真的很高?


近年来,儿童定位手表很是火热。作为“防走失神器”,儿童定位手表不仅深受家长的欢迎,更是凭借萌萌的外表备受孩子们的喜爱。不过,近期央视做了调查,认为儿童定位手表的辐射是手机的千倍,这不免让家长们恐慌起来。那么这个说法是真的吗?本期《育网辟谣》,就带大家深入认识“儿童定位手表”。

儿童手表辐射非常高。

央视调查发现,儿童手表辐射超手机千倍,千万不能给孩子佩戴。

儿童手表辐射对人体危害不大。

央视检测方法并不科学,儿童手机辐射实际不高,处于安全范围内。

央视调查:儿童定位手表辐射惊人

为了了解这一事件,我们不妨先回顾下央视的调查。节目中,相关人员首先选取了三款儿童定位手表,分别是148元、380元、798元。接着来到大连理工大学物理进行辐射监测,并且准备了三部手机进行对比。

接着,在保持待机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检测,发现辐射相同,都是0.002uW/c㎡。但是打电话时,辐射开始出现很大的变化,其中148元的手机甚至直逼2900,与手机相比是它的1000倍。而798元的儿童定位手表数据也不容乐观是2100,只有380元的儿童定位手表数据较低为176。

以上的检测是为了说明价格与辐射值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而检测人员指出智能手表在拨打的时候辐射很高,这是因为其2G的GSM信号,在发射链接基站事辐射是最大的。此外,接通电话时,辐射峰值会很大,但通话后就会稳定。而智能手表由于体积较小,为了提高通话质量,才会把发射频率或者天线做得比较大。另外,手机辐射只有处于安全范围才能获得入网许可证,但是这一规定对儿童定位手表并没有约束,所以央视认为儿童定位手表大多发射功率高,辐射大,不宜给孩子使用。

专家现身:央视测试方法不规范

1.测试本身有问题

那么央视的结论真的正确吗?这引来了诸多专家的现身,很多专业人士看了节目后表示央视使用了不规范的测试方法,而且测量标准也不科学。比如报道中的数据2900微瓦/平方厘米,这种检测标准常常用于广播电视塔和手机基站等影响公共电磁环境的设施,使用的是功率密度标准,对于手机和儿童定位手表来说并不合适。

2.数值远低于国际标准

其实,在报道中曾出现过0.062微瓦/平方厘米,这个数值要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而央视只报道了2900微瓦/平方厘米,并没有突出前者的数值。而有意思的是这个瞬时峰值数据也没有超过国际标准。可以说,央视的测试有夸大的嫌疑。

· 儿童电话手表辐射是手机千倍






3.自测结果显示正常

接着,有民间机构用频谱分析仪进行检测,相关人员将机器设定在CF900.0MHz,Spectrum2模式。该机器有收缩天线,只要被测试品离天线越近,屏幕上显示的峰值就会异常活跃。相关人员对500元的儿童定位手表检测后发现,屏幕上的波线在-80dbm上下起伏,而且没有太大的浮动。而这个数值完全在安全范围,对孩子的身体不会产生危害。

4.儿童辐射手表比手机高,无需天天戴

那么通话时会怎么样?经过检测发现,通话时的辐射水平确实要比待机时候高,但最高的也就在-60dbm和-70dbm之间,这个数值依然是比较安全的,处于正常辐射范围。但是与手机相比,儿童定位手表确实要稍微高一些。因此,为了儿童健康着想,儿童手表可以戴,但是也无需天天戴,更不用每时每刻都戴着。

科普:家用辐射排行榜

液晶电视:★☆

距离屏幕20厘米之后,辐射值基本为零,而在10厘米的地方,辐射值为0.03μt,如果贴着屏幕就会达到16.04μt。但是宝宝爱我网小编认为没有哪家是贴着屏幕看电视的吧?所以看电视只要超过1米以上的距离,就基本没有辐射危害,大家可以放心。

冰箱辐:★☆

如果是紧贴着冰箱正门,那么辐射值为0.05μt,距离稍微远一些就为0。而贴着冰箱侧面,其辐射值为0.79μt,贴着背后只有0.16μt,所以冰箱的辐射也可以忽略不计。

笔记本电脑:★★☆

15厘米的位置,辐射值为0,紧贴着电脑边缘也只有1.6μt,但是笔记本键盘上方却会达到13.96μt,贴着屏幕的位置也高达14.61μt。因此在使用笔记本电脑的时候,要保持20厘米以上的距离。

台式电脑:★★★☆

距离液晶显示屏10厘米的地方辐射为0,贴着屏幕也仅为0.23μt。但是如果是贴着机箱,数值可达10.03μt,不过距离机箱20厘米的位置数值也为0。因此使用台式电脑时,要离主机远一些。

电磁炉:★★★★☆

正在运作时,40厘米处位置超出0.2μt,10厘米位置可达19.74μt。因此在使用电磁炉时,要保持半米以上的距离,这样可有效减少辐射。

电吹风:★★★★★

出风口5厘米的位置辐射值高达15.48μt,机身部分也可达到18.49μt。长期使用电吹风,确实有些危害。妈妈们在使用电吹风时,要远离孩子。

儿童定位手表的辐射指数处于安全范围,并不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太大的影响,妈妈们无需过度担心。不过,由于儿童定位手表的辐射确实要比一般手机要高,为了孩子的安全着想,父母最好不要长时间、不间断地对孩子进行监控。

【育网辟谣】那些年最坑娃的退烧谣言


冬季寒风凛冽,稍不留心,宝贝就会被发烧“缠”上。宝宝一发烧,家长就非常紧张,生怕被烧坏了。于是,捂被子、擦酒精、吃退烧药、打退烧针……这些传说中立竿见影的退烧妙招纷纷齐上阵。然而,这些真的都非常有效吗?

孩子一发烧,有些家长就会给宝宝穿个里三层外三层,或是干脆喝碗姜汤盖上大棉被,好好捂一捂。因为,老一辈常说,孩子发烧怕冷,千万不能再受寒,裹厚一点捂出汗来,烧立马就退了。然而,这种做法并不科学。

真相:发烧捂汗,越捂越热

很多家长喜欢用“捂汗”来给孩子退烧,但是,儿童的汗腺并不发达,通过“捂汗”,不易达到“发汗”的目的。

对儿童来说,往往越捂体温越高,不仅退烧难,更容易造成“捂热综合症”(即因捂盖过严使得孩子出现高热、脱水、面色苍白、反应低下、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还可能诱发高热惊厥、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正确做法:适当解开衣物,散热

孩子发高热时,往往肢体循环会变差,可能会出现头部滚烫、手脚冰凉的情况,但不能一味盖被子或加衣服,正确做法应该是把孩子的衣服略微解开,让其充分散热,而手脚部位则要适当保暖。家长可以用温热水敷一敷宝宝的手脚,让肢端循环改善,手脚变暖,这样更容易散热退烧。

酒精擦浴是以前常用的退烧方法,用稀释的酒精擦拭皮肤,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加速水分的蒸发,通过酒精的挥发作用带走体表的热量,使体温降低,然而这种方法并不可取。

真相:酒精擦浴,刺激大,易中毒

婴幼儿皮肤薄嫩,通透性较强,角质层发育不完善,皮下血管相当丰富,血液循环较为旺盛,发烧处于高温持续状态时全身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毛孔张开,对涂在皮肤表面的酒精有较高的吸收和透过能力,因此酒精经皮肤更易吸收,对宝宝的刺激比较大。

若酒精擦浴后,时间较长,擦拭面积又大,对于婴幼儿来说肝脏功能发育不健全,容易产生酒精中毒。若酒精浓度过高就会造成脑及脑膜充血水肿,引起精神兴奋,出现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酒精中毒症状。

还有些孩子可能会对酒精过敏,而引起全身不良反应,如皮疹、红斑、瘙痒等。因此现在不提倡家长自己用这种方法给宝宝降温。

正确做法:温水擦浴,降温效果才佳

宝宝发烧时,应用温水代替酒精擦浴,即用温水毛巾擦拭全身。擦拭的重点部位在较大的血管走行的地方,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等处。同时也可以给宝宝洗个温水澡,可更好的帮助宝宝降温,水温与患儿平时洗澡水温接近就行,每次5~10分钟。

有些家长一看到孩子发烧,就立马给孩子来一粒退烧药,生怕,晚了一步,孩子被烧傻了。还有些家长看吃了药后效果不明显,就立马又换上另一种退烧药。你真的以为,这样孩子就可以退烧吗?

真相:乱吃药,宝宝更受伤

发烧是身体在调动自身的免疫系统,让它更好地工作,以防止感染,这是孩子利用自身免疫力对抗疾病的一个表现,在对抗发烧的过程中,孩子的免疫力也会得到不断提高。

普通的发烧通常是不会损伤孩子大脑的,相反,如果采用过激的方式来退烧,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宝宝体重轻,体表面积大,一旦吃退烧药的剂量掌握不对,就容易造成虚脱和胃肠道的损伤。

正确做法:孩子发热,物理降温是首选

一般来说,孩子的体温在38.5℃以下,精神状态较好,可以先不用退烧药,应采用松解衣物、降低环境温度(比如三伏天)、泡澡、擦身、贴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方法更安全也更有效。

超过38.5℃以上可在物理降温的同时吃退烧药,服药时也要多喝水,保证足够水分排汗及排尿。有高热惊厥史的孩子可在接近38.5℃时口服退热药,避免惊厥发生。退热剂的适用人群主要为大于三个月的儿童,三个月以内的小婴儿不能随便服用,一旦发热,必须立即就诊!

若服用退烧药后孩子体温还是没下降,也不要马上再服用一次退烧药或更换其他退烧药。退烧药起效一般需要半个到一个小时,间隔4~6个小时之后才能再服用退烧药。同时,也要注意让宝宝多喝水,更利于降温。

对于,孩子发烧,很多家长都热衷于当“内行”。在孩子体温还不算高,精神状态比较好的情况下,就急着带孩子去医院要求打退烧针或输液,以求快速降温。然而,这并不是医生治疗孩子发烧的首选。

真相:依赖输液,影响孩子长远健康

1.打针,孩子很痛苦

大部分孩子的感冒发热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这些都有“自限性”,其发生、发展、消退都有一个过程,不打针不输液也会慢慢好起来,而打针输液也不见得会好得快一点。

而且扎针输液对很多孩子来说也是一个痛苦的经历,存在过敏风险,而且治疗时间长,会耽误父母正常工作时间。

2.依赖输液,易引起免疫低下

有一些退烧针剂,可能会引起肠胃黏膜损伤,如果注射剂量过大,会使孩子出汗过多、体温迅速下降,易引起虚脱。

事实上,抗生素本身就有副作用,注射次数多了,不仅导致宝宝食欲下降,胃肠功能紊乱,还可能出现免疫功能低下,对他长远的健康也会有影响。

正确做法: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对于普通的感冒发烧,能自己退烧最好,能吃药退烧的,不打针,能打针的,不输液。目前儿童口服的退烧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服用后30分钟就能起效,起效并不比打点滴慢,更重要的是这些口服退烧药副作用小,比较安全。

只有当宝宝长时间高热不退、患儿精神不佳、进食差、喂药困难时,除了常规的退热手段外,一般才考虑打针输液。

与一些过于紧张的父母不同的是,有些家长处理宝宝发烧问题时显得反而过于“淡定”。宝宝发烧都超过38.5℃,但因担心吃了退烧药会影响医生对病情的正确判断,坚持不给宝宝吃药,非要排队候诊几个小时,等见了医生再处理。

真相:吃药不影响诊断,宝宝发热拖不得

吃退烧药一般不会影响医生对孩子疾病的判断。一般医院门诊病人多,轮候时间长,孩子都已经高烧了才抱来医院,一等就要三四个小时才能看病、治疗,然后缓解。如果孩子长时间高热不处理的话,容易造成孩子高热惊厥、晕厥等情况。

正确做法:体温超过38.5℃,建议服用退烧药

在未见到医生之前一定要积极给孩子降温,若宝宝只是低热,温度未超过38.5℃,妈妈可先采取物理降温,如选用退热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方法。同时注意给孩子补充水分、流质食物,以免脱水。当宝宝体温达到38.5℃以上时,建议及时吃退烧药。

同时,宝宝发热时,妈妈可先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若除了发热之外,还伴有咳嗽、流涕、鼻塞、腹泻、腹痛等症状,2~3天不退热或伴随的症状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对于孩子发烧,家长切勿听信谣言,充当”内行“。很多传说中的退烧妙招都是不科学的,甚至会加重病情,引起其他更严重的症状。宝宝发热时,首先要用物理方法降温,如果体温超过38.5℃,也无高热惊厥史,宜选用物理降温。若效果不明显,再选用药物降温。若伴有咳嗽、腹泻、腹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孩子胖乎乎 易成骨脆脆


现代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饮食上也是更加精细,很多孩子除了正常餐饮外还会摄入很多零食,但是这样很容易出现超重的现象。而研究表明,超重会导致孩子摔倒之时更易骨折,因此妈妈需要合理控制孩子的饮食,保护孩子的健康。

肥胖易骨折

根据研究人员的试验表明,孩子的体重超重,那么体内的脂肪含量会增加,这会影响孩子的股骨股量,同时破骨数量也会增加,那么骨骼也就会相比较正常孩子而言更为脆弱;另外由于孩子体重较高,他们的重心不稳,平衡能力差,于是会加大摔倒的机会,而一旦摔倒,孩子脆弱的骨骼便会容易骨折,于是会导致孩子受伤害,因此肥胖的人极易骨折。

调理饮食很重要

孩子肥胖不是好事,易骨折不说,还会导致孩子的各项体标不健康,因此妈妈需要调理孩子的饮食。首先,要注意在食物中以乳制品、豆制品为主,也就是补充蛋白质和钙质,减少高脂高热量的食物摄入,其次就是让孩子减少对零食的摄入,最好以水果代替,丰富的维生素替代高脂产品,以此来控制孩子的体重。再者就是让孩子吃红肉,也就是精瘦的猪肉,牛肉之类的食物,这些食物不仅可以补充蛋白质,还不会导致脂肪含量增加。以上这些饮食都是妈妈需要谨记的,也是需要执行的,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起来。

儿童运动不可少

父母平时需要带着孩子一起去运动,每天跑跑步或者跳跳绳都很不错,这都有助于孩子活动,促进脂肪消耗,帮助热量排出,增强身体新陈代谢,让孩子更加健康有活力。此外,每天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孩子减肥,也能够让孩子性格活跃起来,让他们开朗,活泼,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育。

妈咪必看:这些冬日隐患很危险


孩子的安全意识相对较为薄弱,加上冬天穿衣较厚,所以行动起来非常笨拙。如果平时没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那么孩子非常容易出现意外。下边我们就来了解常见的安全隐患,希望家长可以提高警惕,保护好孩子的健康与安全。

1.床铺被褥可能导致窒息

冬天天气太冷,家长一般都会铺上很多的床铺被褥,但是,如果床上的被子太多,那么孩子睡觉的时候可能会被子挡住口鼻,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孩子窒息。建议家长不要在床上放置多余的被子,也不要让孩子抱着毛绒公仔睡觉。

2.寒风凛冽更易生病

冬天气温过低,如果家长没有帮孩子做好保暖措施,那么他就容易被冻到着凉感冒。建议家长冬天要帮孩子穿上保暖性强、透气性佳的衣服,最好是棉质的内衣与棉袄,这样保暖效果相对会比较好。

3.路面太滑容易摔倒

冬天路面相对都比较滑,而不管是干滑还是湿滑,都容易导致孩子摔倒。因此在冬天,孩子摔倒受伤甚至是发生意外事故的几率就比较高。建议家长冬天外出要牵着孩子,不允许孩子在路上乱跑,而且一定要让孩子穿上防滑性较好的鞋子,降低意外发生几率。

4.电器使用不当伤害大

室内温度低,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可以感觉更舒适,因此就会使用暖气等电器提高室内温度。但是,电器使用不当,容易导致孩子的皮肤水分流失过快,或者是孩子过于调皮去触碰电器,就会容易出现烫伤情况。所以,建议家长使用取暖产品时,一定要看紧孩子,别让孩子手乱摸,此外,室内取暖也要保证湿度适宜,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喜欢《孩子胖嘟嘟才是养得好?央视辟谣:“少年胖”很危险!》一文吗?“宝宝爱我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宝宝健康相关的知识,同时,bao2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乱给孩子吃抗生素很危险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