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水上漂的玉烟壶:帝王故事

教育宝宝最重要的就是从小的培养,所以家庭关系对宝宝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爸爸妈妈是宝宝的小小世界里最为重要的两个人,亲子关系的处理就显得格外的重要。那么就让宝宝爱我网小编特为您推荐"水上漂的玉烟壶:帝王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各位爸爸妈妈。

水上漂的玉烟壶:帝王故事

道光皇帝是一位大大的鼻烟壶爱好者,尤其爱用玉烟壶。道光皇帝倡导节俭,所以三令五申,要工匠制作出可以装更多鼻烟的玉烟壶,甚至要工匠把前朝做好的玉烟壶内膛掏大,一直到他满意为止。玉烟壶因为口小,掏膛相当困难,所以早期的玉烟壶膛较小,壁较厚,自道光皇帝之后,因他的节俭,使得掏膛的技术在短时间内大大提高,以至后来出现了水上漂的玉烟壶,轻的可以浮在水面上。

延伸阅读

历史上被活活饿死的皇帝:帝王故事模板


教育宝宝最重要的就是从小的培养,所以家庭关系对宝宝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爸爸妈妈是宝宝的小小世界里最为重要的两个人,亲子关系的处理就显得格外的重要。那么就让宝宝爱我网小编特为您推荐"历史上被活活饿死的皇帝:帝王故事模板",希望能帮助到各位爸爸妈妈。

历史上被活活饿死的皇帝:帝王故事

南北朝时期,民族混战,天下分裂,北方少数民族屡屡南下,汉族朝廷偏安江南,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佛教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并在一片混战的局势中迅速传播开来,贫民百姓将它当作乞求来生的期望和寄托,达官贵族将它当作逃避现实的借口和托辞,朝廷更是屡屡将佛教定为国教,广建寺庙,重金资助,从而造成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兴盛局面,僧尼数量也大大增加。在这其中,梁朝的萧衍皇帝堪称推崇佛教的典型,他不仅倾巨资支持佛教事业的发展,经常请大批和尚到宫中讲解佛法,一住就是几个月,期间连朝事也不再过问,甚至亲自出家做和尚,潜心研究佛法,成为历代皇帝中最为特例独行的一个。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崇信佛教的皇帝,最后却饿死于内宫,不禁让人惊诧万分。

萧衍(公元464─549),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曾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后乘齐内乱,起兵夺取帝位,建立梁朝,是为梁武帝。萧衍夺取帝位后,曾改定“百家谱”,重用士族,制九流常选,又立国学,招五馆生,不限门第立集雅馆、士林馆等。据《梁书》记载,梁武帝萧衍为了广泛纳谏,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下令在门前设立两个盒子(当时叫函),一个是谤木函,一个是肺石函。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没有因功未能受到赏赐和提拔,或者没有良才使用,可以往肺石函里投书信;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给国家提什么批评或建议,可以往谤木函里投书。萧衍还下令颁行新历《大明历》,此历由著名学者祖冲之于50年前刘宋大明年间制定,相当精密,直到此时才被颁布发行。由于萧衍的励精图治,南梁初期社会获得了比较良好的发展。

但是这种局势并没有维持下去,梁武帝安顿好江山社稷,消除种种后患之后,很快便沉溺于佛教而不能自拔。他下令广建寺庙,全民奉佛,并亲自主持修建了大爱敬寺、大智度寺、同泰寺等,座座规模宏大,极尽壮丽,耗费无数钱财。在他的带动下,举国上下争相修造,到处都是寺院,而且他还下诏优待僧尼,出巨资资助各地僧尼研习佛法、聚众讲经。据《梁书》记载,在梁武帝的支持下,各地寺庙多达2846座,僧尼82万余人,从而造就了佛教的鼎盛时期。不仅如此,梁武帝还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公元527年,萧衍第舍身进入同泰寺,当了三天和尚,回宫后,下令大赦天下,并改元大通。公元529年,萧衍第二次进入同泰寺,这一次他脱下御衣衮服,在寺中沐浴洗去凡尘后穿上法衣袈裟,长住于寺中,自号三宝奴,并亲自主持法会,向五万善男信女讲解《涅经》。朝中大臣非常惶恐,最终四处凑集了一亿万钱(古代一亿是十万,一亿万相当于现在的十亿)才将“皇帝菩萨”赎回,但梁武帝执意出家,不肯回宫,群臣无奈,便一起跪于同泰寺外反复磕头,叩请皇帝还宫理政,在寺中和尚的劝请下,他才极不情愿地回到朝廷。萧衍迷恋于佛教,就这样反复四次舍身寺院,追随佛法。

就在梁武帝萧衍沉溺于佛教不能自拔的时候,侯景之乱暴发了。候景是个已经被鲜卑族同化的羯族人,曾担任过北朝东魏怀朔镇的外兵使,据《南史·侯景传》记载:侯景“少而不羁,见惮乡里。及长,骁勇有膂力,善骑射。狡猾多计,反覆难知”。后因在东魏斗争中失势而欲投靠西魏,西魏不肯收留他,他于时转而投靠南朝萧梁,梁武帝不听众人劝阻,执意接受候景来附,并授候景大将军、封河南王,并都督河南诸军事。岂料侯景一到河南,便举兵反叛,四处宣告说南梁朝廷亲信小人,朝政昏聩,又广建寺庙,不问耕织,致使百姓民生凋敝、苦不堪言,迅速招集了十万余众,一举攻破南梁都城建康(今南京)。梁武帝萧衍转眼间成为瓮中之鳖,被侯景囚禁于台城净居殿,不许与人接近,开始的时候侯景还派人送些粗茶淡饭给萧衍吃,后来连粗食也不给送了,这时萧衍已经八十六岁,被困时仍然念经诵佛、斋戒不衰,由于没有足够的食物营养,便被活活饿死了,下场可谓凄惨。

这是一般流传的萧衍饿死的说法,但有人认为他并非是饿死。据《资治通鉴》记载,侯景攻破南京后,进宫面见梁武帝萧衍,“入城见武帝于太极殿,以甲士五百人自卫,带剑上殿拜谒”,萧衍神色自若,对侯景说:“卿在戎日久,无乃为劳。”让人带他到三公的座上,侯景非常惶恐,便对左右说:“吾踞鞍临敌,矢石交下,未曾怖畏,今见萧公,使人畏惧不已!”。也就是说侯景攻破皇宫见到梁武帝时非常恐惧,被梁武帝的从容自若镇住,于是便把他软禁在台城,不敢再去见他。后来侯景派王纶给萧衍上了几百粒鸡子让他吃,因此梁武帝不可能是饿死的。关于梁武帝之死,《资治通鉴》是这样记载的,“(梁武帝)疾久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遂崩”。就是说梁武帝生病久了觉得嘴巴苦,想要吃蜂蜜而不能,于是大喊“呵呵”数声而死。根据这段记载,萧衍是“疾久口苦”,也就是得了重病,嘴巴苦说明梁武帝并非空腹,而他想吃蜂蜜说明他并非肚子饿,而且上的鸡子有数百粒之多,就知道其他吃的东西一定都齐备。其实当时梁武帝已经八十六岁,眼见国破家亡,恶人横行,禁不住忧愤成疾,而自身又被软禁,无人搭理照料,因此病情日益恶化,最终死去,是很自然的事情。

梁武帝到底是饿死的还是病死的,恐怕今人已经很难明察,因为时隔久远,而且当时萧衍是被软禁,身边人员稀少,关于他的行踪不可能有很准确的记载。但无论他是饿死还是病死,自身都是要负主要责任,因为他之所以死乃是由于侯景之乱,而侯景之乱则是由于他过于崇信佛教,以致朝政废弛,国库亏空,老百姓民不聊生,从而对朝廷心生怨恨。据《梁书》、《资治通鉴》记载,侯景从采石渡过长江的时候,兵马总共只有八千多人,到攻破台城时却已经发展到十几万人了,也就是侯景在南朝是得到百姓的强烈拥护的。而百姓拥护侯景的原因,也正是侯景所宣扬的,萧梁沉溺佛法、僧尼泛滥,朝纲废弛、民生凋敝,虽然侯景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却在客观上迎合了百姓的要求,因而获得了广泛的支持,所以迅速打败了南梁的三十万兵马,让梁武帝萧衍成为阶下囚。可见梁武帝崇信佛法,并四次舍身侍佛并没有让他得到佛祖的保佑,反而落了个国破身亡的结局。

最一心向佛的皇帝:帝王故事


如果家庭关系融洽,亲子关系浓厚,可以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感受到被关爱、被需要,那么孩子长大以后,多数都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亲子关系非常重要,宝宝爱我小编向您推荐《最一心向佛的皇帝:帝王故事》。

最一心向佛的皇帝:帝王故事

梁武帝萧衍:南朝梁的开国皇帝,公元502年至公元549在位。公元519年,梁武帝请钟山草堂寺的慧约长老在无碍殿为他授菩萨戒;公元526年,他第一次舍身到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同泰寺做寺奴。大臣们惊恐万分,最后不得不用钱把他赎回来。后来他又两次舍身到同泰寺做寺奴,最后一次他已经84岁高龄了,在寺里做寺奴长达37天之久。晚年的梁武帝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他坚持每天只吃一顿饭,而且戒酒戒肉,只吃蔬菜,以至于腰围瘦得只剩两尺余。

皇帝的出气筒:帝王故事壹篇


亲子关系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要从还是宝宝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各位爸爸妈妈都是第一次当爸爸妈妈,所有有关于这方面的事情都是不熟悉的,下面就让“宝宝爱我”的小编特向您推荐"皇帝的出气筒:帝王故事壹篇",希望爸爸妈妈们看完这篇文章能够更加熟悉亲子关系的养成。

皇帝的出气筒:帝王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相当强盛,因为“铁血宰相”俾斯麦与国王威廉一世这对搭档配合默契、齐心合作。

让人想不到的是,威廉一世常常在处理完公务后,满脸通红地回到后宫,显然是受了什么人的气。当实在忍不住时,还要乱砸东西,甚至连一些珍贵的器皿都被砸坏。按理说,身居万人之上的国王,应该是不会受气的,即使受气,随便找个人出气即可。怎么就威廉一世的脾气无处可发,只好回家摔东西呢?

皇后见状,问他:“你又受了俾斯麦那个老头子的气?”此时的威廉一世仿佛清醒了一些:“除了他,还有谁让我受气呢?”皇后有些不解,忍不住问:“你为什么老是要受他的气呢?”威廉一世说:“你不懂。他是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下面那许多人的气,他都要受。他受了气往哪里出呢?只好往我身上出啊!我当皇帝的又往哪里出呢?只好摔茶杯啦!我受委屈,国家能好就行!”听了威廉一世的话后,每当碰到威廉一世摔东西时,皇后都由着他,只是默默地站在他身边。

许多皇帝在受了臣子的气后,便会拿出天子的权威来惩处他们,让他们以后在自己面前战战兢兢不敢放肆,但威廉一世没有这样做,他不想用自己的雷霆之威令俾斯麦心存怯惧而变得谨小慎微,他要俾斯麦用最大的智慧和最专注的精神,去完成统一德意志的大业。

威廉一世的做法,体现了对人的尊重以及宽容大度的气量。由此,他也赢得了下属和周围人发自内心的支持,最终完成了历史伟业。

神奇的黑头雕:帝王故事之四


如果家庭关系融洽,亲子关系浓厚,可以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感受到被关爱、被需要,那么孩子长大以后,多数都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亲子关系非常重要,宝宝爱我小编向您推荐《神奇的黑头雕:帝王故事之四》。

神奇的黑头雕:帝王故事

清朝的奠基人努尔哈赤在起兵之初只有十三副盔甲,全部落人口也不足二十万,但是就凭着这点家底,努尔哈赤开创了百年基业,为子孙入关取代大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说这一切的所得都与黑头雕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万历年间,努尔哈赤用了五年的时间统一了建州各部,被大明朝封为龙虎大将军。但努尔哈赤为人刚烈、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杀人,不光敌人怕他,就连手下的人也都怕他。

努尔哈赤心中包藏着巨大的野心,明神宗朱翊钧对他极不放心。这天努尔哈赤正在军营中处理军务,明神宗派宦官传来一道圣旨,让他在十日之内只带十骑进京面君。努尔哈赤知道此行凶多吉少,心里忐忑不安。在送走宦官后他的暴脾气又上来了,牵了一匹马骑上漫无目的地在草原上飞奔。努尔哈赤近段时间也发觉到了自己的坏脾气,也知道部下渐渐疏远了他,因此在生气后他尽量一个人走远一点。

努尔哈赤信马由缰飞奔在大草原上,在太阳将落未落时来到了一处山谷,这里他以前从未来过。马也跑累了,他看看景色不错,下马想休息一下。但在这时奇怪的事情出现了,从高空突然俯冲下一只大鸟,然后站在努尔哈赤的面前虎视眈眈地盯着他和他的马。努尔哈赤清楚地看到这只大鸟头上乌黑发亮,但额头上却顶了一撮红羽毛。

努尔哈赤大惊,他慌忙抽出了宝剑。这只大鸟似有灵性,竟然扑上前和努尔哈赤打了起来。按说努尔哈赤有万夫不当之勇,对付一只大鸟应当不是问题,但这只大鸟能飞,纵高扑低,而努尔哈赤却碰不到它的一根羽毛。大鸟能以极快的速度躲过努尔哈赤的剑,并且还不时用爪子进攻。努尔哈赤正在盛怒之下,他大喊大叫着要杀了这只大鸟。而这只大鸟显然也被他激怒了,狂叫着与他厮打在一起。

大鸟的叫声又引来了几十只大鸟和上百只老鹰,他们盘旋在天空,努尔哈赤眼看不支,正在这时从山谷里走出一个老者,此人须发皆白,面带微笑。努尔哈赤看到了救星,他大叫道:“老人家快帮我治服这些大鸟!”

老头笑道:“将军,要制伏大鸟首先要先制伏你自己,把你的宝剑放下!”

努尔哈赤将信将疑,但他还是放下了手中的剑,那些大鸟果然停止了进攻,不过却都落在离他不远的地方死死地盯着他看。老头坐下身来,说:“将军,这只领头的黑雕王已经老了,要是它没有老只怕今天你就吃大亏了,我劝你学一学我的样子,过不多久它们就会走了。”

努尔哈赤学着老人的样子坐到了地下,果然没过多久那些大鸟便都散去了。

等怪鸟散去,努尔哈赤向老者请教,这才知道他叫库多。库多向努尔哈赤介绍说自己是满人,但自小在中原长大,因为年事已高想回到故土,他自小喜欢驯鸟,因此当走到这个山谷发现谷里住了许多难得一见的黑头雕后便走了进来。努尔哈赤问库多为何知道放下武器黑头雕就不进攻了,库多说:“过去我就了解过黑头雕,只是没见过这么多的雕生活在一起。黑头雕对人类是友好的,从不主动进攻,刚才是你来势太凶冲撞了它们的领地,它们害怕你是坏人,这才反抗的,只要你没有伤害它们的意思,它们就会慢慢散去了。”

努尔哈赤对老人很佩服,他正想寻找一位熟悉中原的人当自己的军师,因此,急忙跪下磕头认师傅,请他帮助自己成就大事。库多扶起他说道:“将军肯定是遇到麻烦了吧?”努尔哈赤点点头:“正是,当今皇上并不相信我,让我一月之内只率十骑进京,看来是凶多吉少。”

库多沉思片刻说:“面对强大的敌人时,如果不能制伏对方,那就要像刚才那样先把自己制伏了。”

努尔哈赤明白了,他听了库多的话,只带了五骑进京。明神宗见他还很老实,在见他时发现这人也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狂傲,相反还非常谦恭有礼,本来是想骗到京城杀掉的,当下也转变了想法,他还是需要一位能干的将军帮他镇守北方的。明神宗没有杀努尔哈赤的心,但手下的大臣们却不干了,他们一再要求杀掉努尔哈赤,并说此人一定是得了高人指点故意收敛锋芒的。朱翊钧已有重用努尔哈赤的想法,但经不起大臣们的反对,只得撤了他的将军职,让他回到建州,并裁减了他的部队。

努尔哈赤没想到明神宗会做得这么绝,自己几乎成了光杆将军,那些原来依附他的人看他没什么人马了,纷纷改投别处,努尔哈赤从此一蹶不振,几乎没有东山再起的希望了。这年冬季的一天,库多问努尔哈赤说:“将军知道黑头雕能活多少年吗?”努尔哈赤说:“这个我却不知。”库多说:“黑头雕没有天敌,他们的寿命几乎是固定的,有的四十年,有的七十年。”努尔哈赤一愣:“为什么会相差三十年呢?”

库多说:“今夜带上牛肉干粮,我带将军去一个地方。”

天黑时分,努尔哈赤随库多爬上一座光秃秃的大山,来到山半腰的悬崖边,库多掏出早已准备好的两根绳子和两副钢抓,一副自己拿在手上,一副交给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看着库多:“师傅,你不会是想上到悬崖顶上吧?”

库多说:“正是,只有天黑才可以上去,这样才能不惊动上面的黑头雕。”

“怎么,上面有黑头雕的窝吗?”努尔哈赤说。

“它们的窝没有那么高,不过上面比窝还重要,到了顶上你就知道了。”说完把绳子系在腰上又用钢抓往悬崖上爬。库多虽然年迈,但因为长年在外磨炼,所以身手仍然十分矫健。

借着明亮的月光,努尔哈赤跟在库多的后面也往悬崖上爬,大概在子夜时分才来到高高的悬崖顶上。库多找了一处比较隐蔽的地方让努尔哈赤和他一起蹲在里面,喝山泉吃干粮,到了第二天天亮却连黑头雕的影子也没见。

努尔哈赤不免心急,他说:“师傅,咱们要在此待多长时间啊?”库多说:“不一定,不过我猜有几只黑头雕要来了,那天在山谷里遇到你的时候我看到有几只已是很老了,它们达到四十岁了。”

努尔哈赤刚要问黑头雕为什么老了要来此地,只见悬崖下真的飞来了三四只黑头雕,它们确实很老了,等飞到悬崖顶上时已累得筋疲力尽。库多示意努尔哈赤不要说话,然后躲起来紧盯着那几只黑头雕。

这几只黑头雕里,个头最大的一只头上有一撮红羽毛,正是上次带头进攻努尔哈赤的那个,显然它是雕王。只见这只雕王来到悬崖最高处后,出人意料地把尖尖的长嘴磕到石头上,一连磕了上百下,岩石上溅满了鲜血。

努尔哈赤看呆了,他小声地问库多这是怎么回事,库多示意他不要说话。终于雕王磕掉了嘴上的硬壳,只剩下鲜红的肉。雕王完成这一切后躲到了一个大石缝里,库多这才告诉努尔哈赤说:“雕王之所以要磕掉自己的嘴,它是在等待新的利嘴长出来。”说完他向努尔哈赤解释说,黑头雕在活到第四十年后,嘴巴和爪子开始老化,翅膀也变得沉重,在这种情况下它无法捕食所以只有两种选择:一是等死,饥饿很快会让他死去;二就是必须努力飞到悬崖峭壁上,然后在岩石上把原来的喙磕掉,等长出新的硬壳,再用新长出来的喙拔掉爪子上的指甲,当新指甲长出来后它就有了利爪,然后它再用喙一根一根拔掉全身的羽毛,大概五个月后它的新羽毛就会长出来,这样它就可以再活三十年。库多说,因为这个过程太过艰苦,能重生的黑头雕并不多,有的雕根本就不敢尝试,而有的则在重生的过程中在岩石上遇到野兽丧了命,也有的是在悬崖上因为找不到食物而饿死了。黑头雕的重生是痛苦的,同时也是它们一生当中最凶险的时刻,别看平时老鹰对它们言听计从,但是一旦发现有黑头雕重生,这些老鹰就会毫不留情地干掉它们,因此,黑头雕要能飞多高就飞多高,飞到老鹰都飞不到的地方,这也是它们选择在悬崖峭壁上重生的原因。

说完这些库多又说:“不去重生肯定是死,重生了也许还会死,但也有另一个机会,那就是能够活下来。”

努尔哈赤终于明白了库多的良苦用心,他振作起了精神,说:“放心吧师傅,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库多见努尔哈赤明白了就想下去,努尔哈赤却同情起那个雕王来,他知道如今正是冬季,雕王的食物更难找,因此在临下悬崖前他把自己还未吃完的牛肉干放到雕王钻进去的石缝口,雕王听到动静伸出了头,看到是他,先是有些惊恐,但一看到他手中的食物似乎明白了,它对着努尔哈赤叫了两声,似是感谢。

做完这一切,俩人这才从绳子上滑到了悬崖下,努尔哈赤回到建州后重整了队伍,他告诉自己的部下说:“当年我靠着十三铁骑就能统一建州,如今虽然皇上削减了我的兵士,但比十三骑还要多很多,因此我一定能够带领弟兄们成就一番事业的!”

努尔哈赤采取库多的策略,一边对大明俯首称臣,一边则动用武力征服了松花江流域和海西各部。他在库多的建议下创建了八旗制度,队伍越来越壮大。为了统一女真部落,五个多月后的一天,努尔哈赤率兵攻打萨尔浒,在战事最为激烈的时刻,天空上突然飞来了上千只黑头雕,它们高声鸣叫着冲进了战场,领头的那只额头上顶着一撮红羽毛,正是在悬崖上重生的那只黑头雕王。

努尔哈赤看了大叫起来:“弟兄们,这真是天命啊,连神鸟都来帮助咱们了,咱们还怕打不下这萨尔浒吗?”

本来正处于劣势的八旗兵军心大振,一鼓作气打败了敌人,第二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建立了后金。

感谢您阅读“宝宝爱我网”的《水上漂的玉烟壶:帝王故事》一文,希望能解决您不了解如何养成好的亲子关系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bao2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崔玉涛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更新